返回上一页

深之蓝水下机器人破解长隧洞检测难题

水利水电 作者: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68 发表时间:2025-07-22 16:36:06

自7月1日起,全国步入主汛期。连绵降雨致使城市深层排水、输水隧道水位攀升、流速加快,水下隧道状况的及时监测变得尤为关键。当下,我国正处于防汛紧要关头,在此期间,怎样降低洪涝灾害发生几率并有效应对,成为当务之急。深之蓝依托多年在水下机器人领域积累的雄厚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为汛期水下长隧洞检测打造专属解决方案。

01 江豚IV-C LD——专为水下长隧洞检测设计
江豚IV-C LD是深之蓝专为静水长隧洞精心设计的水下机器人,采用流线型外形设计,能高效胜任水下长距离隧洞检测工作。

· 超长工作长度:最大支持300米水深、3km工作长度,满足大多数静水隧洞需求。
· 超强动力性能:采用自研超强推进器,使ROV在拖动长距离缆线的同时,依旧动力强劲。
· 强探测能力:搭载光学及声呐系统,配合高照度水下光源,既能对长隧洞进行整体建模,又能对局部裂缝、鼓包、孔洞等缺陷进行视频或图片确认,并准确定位,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02 三大核心能力 破解隧洞检测难题
· 水下感知:穿透浑浊,清晰洞察
在水下长隧洞检测中,深之蓝拥有强大的水下感知能力,搭载高清水下摄像机,配合高照度水下光源,可清晰观察隧洞情况。并配备三维声纳、多波束图像声纳等,对隧洞整体结构进行全方位扫描成像,精准呈现隧洞的形态、尺寸及内部状况。两种检测方式结合,可以精准地发现隧洞的裂缝、破损情况。同时基于这些感知数据,构建隧洞的数字孪生模型,为后续的分析、评估和维护提供有力支撑,让水下隧洞 “可测可见”。

· 水下运动:稳对激流,作业无忧
汛期时,隧洞内水流速度大幅提升,给检测作业带来挑战。深之蓝水下机器人凭借独特设计与强大推进系统,具备卓越水下运动能力。采用流线型结构设计,有效减少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提升水下运动的灵活性和效率。搭载 8 台大推力推进器,能在不停水的高流速环境中保持稳定,轻松完成定向、定位、悬停等操作,保障检测工作顺利推进。

· 水下通讯:实时通讯,长隧无阻
长距离隧洞检测中,通讯是确保数据实时传递的关键。深之蓝通过优化通讯系统,在长距离、长线缆的检测场景下,仍能实现稳定的水下实时通讯。这种可靠的通讯能力,确保了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图像、数据等信息能够及时传输到地面控制系统,便于操作人员实时掌握隧洞情况,对检测过程进行精准控制和及时调整,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03 实际案例应用 保障工程安全运行
· 南水北调穿黄隧洞工程:筑牢调水工程安全基石
穿黄隧洞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节点,面临高水压、长距离、复杂水流等检测难点。深之蓝为其定制系列化水下机器人系统,8 推进器布局带来全姿态运动能力,可在 2.5-6 节流速水域稳定作业,适应 150m 水深的高水压环境。

· 武汉大东湖深隧检测项目:助力城市污水传输稳定运行
大东湖深隧项目于 2020 年 9 月投入运行,是国内首条投运的城市深层污水传输隧道,主隧全长 17.5 公里。截至今年 4 月,累计输水量突破 9 亿吨。需在不停水的高流速环境下进行运维。深之蓝与中建三局联合研发的深隧检测系统,8 台大推力推进器提供 1.2m/s 的抗流能力,在不停水的情况下,对大东湖深隧进行精准检测。

深之蓝作为国内领先的水下机器人及水下探测设备制造商,始终以技术解决水下长隧洞检测难点。未来,深之蓝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进取,为水利行业奉献更多优质服务,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微信扫一扫
您好!欢迎您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水下机器人产品需要了解,请拨打电话:
400 806 2688
或添加深之蓝官方微信号: deepinfar2013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