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约15时,历时54天,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87个站位和504公里测深测线作业的“探索一号”科考船,载着中科院海斗深渊科考试验队59名成员和多项科研成果,顺利返回三亚。本次科考充分验证了多个国产深海装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取得多项国内首次和国际首次的科考成果。
大国重器——“海翼”号水下滑翔机再创纪录
实施全海深自主研发的深海装备海试,是此次万米深渊科考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一个多月的作业时间中,“探索一号”又在中国海洋科技史上写下了数个世界“首次”。
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深之蓝独家运营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在此次科考中完成了一系列“壮举”。两台“海翼”号7000米级水下滑翔机完成了长达1448公里的马里亚纳海沟深渊测线观测,共连续作业46天,超过7000米的下潜周期达到15个,最大下潜深度达7076米,是目前世界上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次数最多的滑翔机,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款能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的深渊级滑翔机。
在超级台风“山竹”与“康妮”来袭期间,“海翼”号依然能够保持正常连续工作,并成功观测到两次台风过境时引起的上层海洋异常变化情况等,表明了其具有高可靠性与强环境适应能力。
“海翼”号7000米级水下滑翔机
在一次次的任务中,“海翼”号都经受住了来自深海大洋的严酷考验,出色地完成了使命。今年9月10日,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白令海成功将首次执行北极科考任务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回收至“雪龙号”科考船,这标志着“海翼”号首次北极科考试验性应用圆满成功。
2017年3月,“海翼”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完成大深度下潜观测任务并安全回收,最大下潜深度达到6329米,刷新了当时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
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任务,等待着“海翼”号去完成。我们期待着“海翼”号带来的更多惊喜。
深之蓝——探索深海,挺进深海
此次科考表明,我国已具备了在深海深渊领域开展全方位的装备海试、科学考察工作的能力。自2016年6月“探索一号”首次叩开万米深渊的大门,在深海留下中国人的印记后,我国已成为继日、美两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
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中,全面部署了我国全海深潜水器的研发任务。未来深之蓝将继续以更广阔的眼界探索深海,挺进深海,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科技力量。
正如中科院深海所所长丁抗所说,海上作业能力和海底持续能力,是我们实现海洋强国的真正保证。深之蓝始终以“探索水下新世界,为人类水下资源的开发保驾护航”为使命。走近深之蓝,走向强国梦,这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是所有深之蓝人为之奋斗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