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深之蓝水下机器人助力构建水利防汛新防线

水利水电 作者: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231 发表时间:2025-03-31 17:12:20

3月15日,我国正式进入汛期,比往年的平均入汛时间提前了17天。极端天气愈加频繁和强烈,给河湖的行洪和蓄洪功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深之蓝自主研发的水下机器人凭借其负载能力强、高精度作业以及强大的水域环境适应性,能够有效解决人工检测所面临的诸多难题,显著提高水下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汛期的水利运维检修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01 精准检测水下设施,预防潜在风险

在水利防汛工作中,对水下设施的精确检测是预防潜在风险的关键。深之蓝水下机器人搭载了先进的光学成像系统和声学传感器,通过高清摄像机和高精度声呐,可以穿透浑浊的水体,毫米级扫描成像,精确地获得水下结构、物体等的测量数据,并提供工程和测量地图,发现水库大坝水下结构的病害隐患。

(声呐检测某大坝隧洞)

同时可通过搭载全新的智能测量系统,该系统深度融合高精度水下摄像仪与自研智能算法引擎,构建起自动缺陷检测体系。操作人员仅需通过交互界面进行目标区域框选,系统即可完成裂缝的智能识别与边缘精细化分割,可对多形态的缺陷进行识别建模,并量化评估损伤程度,精准输出裂缝长度、影响区域面积等关键指标。为后续的修复方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显著提升水下结构维护的智能化水平与作业效率。

(深之蓝ROV搭载智能测量系统)

02 高效定位水下渗漏,解决隐蔽难题

水下渗漏是水利工程中一个极为隐蔽但又危险的问题。深之蓝水下机器人采用了喷墨示踪法及“拟流场法”高效精准探测堤坝管涌渗漏,确定渗漏的位置以及流速的量级,进一步验证渗漏通道的存在和特性。为水利工程的渗漏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喷墨示踪实验)

03 攻克长距离输水隧洞检测难关,护航战略工程安全

在跨流域调水等战略工程中,长距离输水隧洞的检测堪称行业技术制高点。深之蓝凭借自主研发的超长距离检测能力、组合导航定位算法和多维度检测方案,成功完成南水北调工程4350米输水隧洞的全面检测。面对长距离的任务环境,机器人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构建三维隧道模型,精准识别裂缝等隐蔽病害,为超级工程的防汛抗旱双重使命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该技术体系不仅突破传统检测手段的里程限制,更保证了隧洞结构的安全可靠。

04 全面采集水下数据,支持智慧水利

深之蓝水下机器人不仅能够通过智能测量套件进行精确的检测和定位,实现线段测量、面积测量、实时测量、离线测量等功能,还可以通过搭载的光学成像系统和高精度声呐,测绘水下地形地貌,对水下堰塞湖的地形情况、水利工程的水下结构情况进行精准测量,构建出三维立体模型。同时,它还可以同步采集水温、盐度、溶解氧、叶绿素等参数,为水利研究和管理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可以搭建出水利工程的数字模型,更加清晰直观的显示水利工程的状态,从而精准地预测潜在风险,优化防汛策略,提高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水下结构的三维声呐模型)

深之蓝凭借其13年行业经验以及研发实力,在水利大坝、城市管网、河道疏浚等专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曾经服务于南水北调工程及多个水利设施的检测工作目。

未来深之蓝将会继续深化与水利部门的合作,不断探索水下机器人在水利工程巡查、生态流量监测等更多场景的创新应用,为水利防汛和智慧水利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微信扫一扫
您好!欢迎您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水下机器人产品需要了解,请拨打电话:
400 806 2688
或添加深之蓝官方微信号: deepinfar2013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