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大东湖深隧智慧运营揭秘:全球首台深层排水隧道智能机器人显身手

水利水电 作者:深之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397 发表时间:2023-06-03 11:44:31

大东湖深隧工程是武汉“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创新实践。全长17.5公里的大东湖深隧,深埋地下超30米处,由武汉市水务局实施,中建三局为社会资本方投资建设,为武昌大片区300万居民解决污水处理问题。开创了城市污水深隧传输先河,实现了东湖水环境保护。作为武汉市排水设施的“大动脉”,为保障隧道安全平稳运行,中建三局研发全球首台深层排水隧道智能机器人。这台运营利器,具备哪些应用功能?今天为您揭秘!

 

error

深之蓝水下机器人

01

智能机器人设计应用

深隧内部水压高、流速大、可视度低、腐蚀性强。一旦发生淤积,难以清理。智能机器人充当深隧“触手”定期巡检,保驾护航。它采用微正浮力悬浮式结构,尺寸可满足2米*2米竖井口安全布放回收。它拥有“千里眼”,配备有防护涂层和耐蚀材料作为“防护罩”,可实现准确定向、定位、悬停等操作。最大工作水深100米,最长检测距离4.2公里,最大抗流能力1.2米/秒。

智能机器人系统经研制生产及出厂前测试,现已顺利完成17.5km深隧全线检测。

 

error

智能机器人系统现场布置图

 

 

02

三大检测功能

智能机器人集成光学观测、声纳探测、电磁雷达等检测设备,能实现在深隧密闭空间内不停水条件下,对隧道内壁表观质量、底部淤积等内部异常情况进行排查。

 

1.隧道三维扫描检测

智能机器人进入隧道后伸出三维环扫声呐对隧道结构进行三维扫描,实现对整条隧道结构变形检测。

 

error

 

 

2.视频检测

智能机器人使用浑水光学观测系统对隧道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拍照、录像。

 

error

 

3.电磁雷达检测

智能机器人通过底部搭载的电磁雷达实现对隧道结构缺陷及淤积厚度检测。

 

error

 

 

目前,智能机器人技术已获得4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经湖北技术交易所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行业内专家学者好评。

 

error

湖北技术交易所组织召开成果评价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树苑参与鉴定。

 

error

5月18日,武汉大学教授暴景阳参加智能机器人现场验收会,查看机器人设备。

 

error

5月19日,武汉理工大学师生到访大东湖深隧项目。

 

error

5月22日,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水协会(IWA)前任主席Glen T.Daigger到访大东湖深隧项目考察交流。

微信扫一扫
您好!欢迎您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水下机器人产品需要了解,请拨打电话:
400 806 2688
或添加深之蓝官方微信号: deepinfar2013咨询